首页>> 学校简介

学校简介

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 简称清华,是中国著名高等学府,坐落于北京西北郊风景秀丽的清华园,是中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始建于1911年,初名清华学堂,是当时清朝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为尝试人才的本地培养,1925年设立大学部,同年开办清华国学研究院。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清华大学迁回清华园原址复校。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工业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1978年以来,清华大学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逐步恢复了理科、经济、管理和文科类学科,并成立了研究生院和继续教育学院。

    一百年来,清华大学始终将自身的发展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紧相连、与民族的荣辱兴衰休戚与共,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学术大师、兴业之士和治国栋梁。继续教育作为清华大学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共同构成了清华大学人才培养的三个层次。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工作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清华大学夜大学,几十年来培养了大批国家急需的实用型人才。1985年,经教育部(原国家教委)批准,成立全国首家继续教育学院。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诞生,标志着我国继续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极大地推动了全国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2002年清华大学进行继续教育改革,停止成人学历教育招生,并进行管理体制改革,实行"管办分开"的办学模式,学校成立教育培训管理处,负责对全校继续教育(非学历非学位教育培训、远程教育培训)方面行使行政管理职能;继续教育学院成为专门从事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实体学院,成为学校从事继续教育的主要力量。2004年,各学院根植于清华大学的精神和文化,以"服务国家战略,履行社会责任"为使命,以"教育创新,服务社会"为宗旨,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依托清华大学校内外优秀的师资队伍、雄厚的科研实力、广泛的国际影响力和合作关系,面向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面向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面向学习型社会的构建,积极探索继续教育办学规律,创新继续教育体制机制,为社会提供了党政干部培训、企业内训、行业特色培训、国际合作培训、管理公开课、工程技术培训、高质量的教育培训项目,培训领域覆盖了理、工、文、法、医、经济、管理和艺术等学科。较好地满足了各行业、各领域高层次骨干人才知识更新、岗位适应、能力提升及情操陶冶的学习需求,实现了继续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为全国各行业、各领域培训了大量急需紧缺的高素质人才。

    发展中的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将秉承"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清华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清华校风,坚持科学发展观,主动适应国家战略,服从服务清华战略,自觉履行社会责任,按照"精品化、国际化、信息化"的发展战略方向,以世界一流的战略视野,着眼发展的前瞻意识,敢为人先的创新品格,服务国家的自觉行动,昂首阔步,为清华大学早日迈进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做出贡献!

    继续教育是清华大学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放式办学的重要体现,是教学、科研与社会密切联系的重要纽带,是服务社会、传承文化的窗口和载体之一,是促进学科建设和学术成果转化,进而扩大学校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影响力的重要途径。清华大学继续教育以培养高层次人才为主,坚持"积极发展、规范管理、保证质量、提高效益"的发展原则,依托优秀的师资队伍、雄厚的科研实力、广泛的国际影响力和合作关系,面向社会提供大量高层次、高质量的非学历、非学位教育培训项目,为全国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各行业、各领域培训了大批干部和急需紧缺的高素质人才。培训领域覆盖了理、工、文、法、医、经济、管理和艺术等学科,培训类型包括举办各类长、短期培训班、研修班、接受访问学者和进修教师等,教学形式既有有灵活多样的面授教育,也有采用现代技术的远程教育。自2002年清华大学教育培训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以来,全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结业学员累计达82万余人次。

    知识经济初露端倪,终身教育、继续教育、学习型社会理念深入人心,社会对高层次继续教育需求增大。许多党政机构和企事业单位把高端培训的眼光瞄准在国内一流大学上,寄希望通过名校巨大的品牌感召力、优秀的师资队伍、良好的校园氛围来为其培训高层次领军人才和骨干精英。网络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清华大学总裁培训网一直传承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优良传统,符合当今终身教育的潮流,为各行各业企事业领导提供学习与交流平台!清华大学是我国的中流砥柱,肩负着富国强民的使命与责任。清华大学总裁培训网招生为培养一流总裁而负责,展示清华大学总裁培训项目的网络平台是由北京畅行天下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全权推广。

    目前,学校面向社会开展培训的单位包括:继续教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人文学院、社会科学学院、法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国际工程项目研究院、信息学院、美术学院、教育研究院、环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五道口金融学院、核研院、机械系、汽车系、电机系、工业工程系、国家CIMS中心、基础工业训练中心、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清华大学长三角研究院、信息化技术中心等单位,培训业务涉及经济管理、公共管理、社会文化、工程技术和国际合作等领域。本着"教育创新,服务社会"的宗旨,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已经形成了高层次、高质量、多学科、多形式的办学模式,逐步形成了以创新理念为先导,以社会服务为宗旨,以人才需求为导向,以资源整合为基础,以规范管理为保障,以质量评估为手段,以精品项目为核心,以办学效益谋发展的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培训品牌特色。

著名校友

梅贻琦、 梁启超、王国维、 陈寅恪、 梁实秋、 叶企孙、 吴有训、 吴宓、 朱自清、 曹禺、 钱钟书、茅以升、闻一多、穆旦、胡风、端木蕻良、 杨振宁、 李政道、 华罗庚、 孙立人、胡乔木、乔冠华、吴国桢、 俞国华、赵元任、金岳霖、汤用彤、贺麟、张岱年、 冯友兰、梁思成、周培源、林家翘、周光召、张民觉、李济、夏鼐、吴晗、季羡林、于光远、李健吾、张骏祥、洪深、杨联升、何炳棣、殷海光、王浩、许国璋、王佐良、李赋宁、英若诚、钱端升、萧公权、罗隆基、王铁崖、潘光旦、费孝通、李方桂、王力、陈鹤琴、陈岱孙、高士其、 钱三强、钱伟长、王淦昌、王大珩、赵九章、邓稼先、朱光亚、叶笃正、杨石先、钱思亮、邹承鲁、吴征镒、陈克恢、杨廷宝、侯德榜、吴仲华、郑哲敏、顾毓琇、萨本栋 、朱镕基、胡锦涛 等
清华大学历任校长
1911.2 - 1912.4 周自齐 1912.4 - 1912.10唐国安 1912.10- 1913.8唐国安 1913.10- 1918.1周诒春 1918.7 - 1920.1张煜全 1920.9 - 1921.10金邦正 1922.4 - 1927.12曹云祥 1928.4 - 1928.6温应星 1928.8 - 1930.5罗家伦 1931.4 - 1931.6吴南轩
1931.12- 1937.8梅贻琦 1938.5 - 1946.5 梅贻琦 1946.10- 1948.12梅贻琦 1948.12- 1949.5 冯友兰 1949.3 - 1950.3叶企孙 1952.11- 1966.6蒋南翔 1978.6 - 1983.5刘 达 1983.5 - 1988.10高景德 1988.10- 1994.1 张孝文 1994.1 - 2003-4王大中
2003.4-2012.2顾秉林 2012.2-至今陈吉宁